2024年6月5日,結束了高知縣之旅,從JR高知搭火車前往德島市。在JR高知市搭四國鐵道特急土讚線,一小時多後抵JR阿波池田,然後轉乘劍山四號抵JR德島市車站,費時約2小時30分鐘。從德島市,我開始了德島縣之旅。 德島市(徳島市/とくしまし Tokushima shi)臨紀淡海峽,正是德島縣的縣廳所在地。
德島縣位在四國東北部,就是室町幕府時代的阿波國。江戶時代, 阿波國(現德島縣)與淡路國(現兵庫縣淡路島)併為德島藩。明治時代廢籓置縣,1880年阿波國以德島縣之名分割出來。
↓來德島市,就不要錯過阿波舞。阿波舞是日本三大盂蘭盆會舞之一,每年舉辦時間大約為8月12日至15日的4天,期間會有約10萬名舞者集結,並吸引120萬遊客前往觀賞。不過,在德島市阿波舞會館,一年四季你都能欣賞到阿波舞。每天白天有4場演出,晚上一場則能欣賞到會館專屬舞團的表演。會場的座位呈階梯狀,無論從哪個座位都可看到舞台。
阿波舞(阿波踊り)源自德島縣的盂蘭盆舞。德島縣就是古稱的「阿波國」。阿波舞已有400多年歷史,不僅是德島引以為傲的傳統藝術,更是日本代表性聞名世界的傳統藝術表演。阿波舞(日語:阿波踊り)是以三味線、太鼓、鉦鼓、篠笛以二拍子節奏伴奏,搭配舞蹈者的聲音及手部動作的集體舞蹈。一般日本人戲稱阿波舞為「傻瓜舞」。因為舞者邊跳舞邊唱著「踊る阿呆に見る阿呆、同じ阿呆なら踊らにゃ損、損(跳舞的傻瓜和看舞的傻瓜,同樣是傻瓜「跳舞的傻瓜和看跳舞的傻瓜,同樣都是傻瓜不一起跳舞太吃虧了!」
阿波舞, 男人的舞步剛勁豪邁,如山風驟起,奔放不羈。女人的舞姿婀娜柔美,似細雨輕灑,優雅婉轉。每一個轉身、每一聲吶喊,都是世代相傳的熱情與信念。太鼓與三味線的節奏猶如心跳,將整個德島的靈魂喚醒。 那不只是舞蹈,好像是一場對生命的讚歌,一段對歷史的低語。




↓白天在阿波舞會館欣賞了阿波舞後,主持人會邀請觀眾上台效仿示例嘗試跳舞。首先站在原地試著取得節奏,然後練習如何移動雙腳,接著實踐如何使用雙手。阿波舞講究「舉起手來,邁起步來跳舞」,因此手和腳的動作配合很重要。男性動作要豪邁,女性動作要柔美。手腳移動的同時邊喊著「yatosa」,意思是「好久不見,最近可好?」。

↓說到阿波舞就會想到德島縣美食阿波尾雞(阿波尾鶏,あわおどりどり)。如果你來德島縣,一定要來嘗嘗!阿波尾雞是日本德島縣著名的地雞,以肉質結實、風味濃郁而聞名。這種雞的命名靈感來自德島的傳統舞蹈「阿波舞(阿波おどり)」,象徵地方特色與活力。德島縣擁有優良的自然環境,氣候溫暖、水源純淨,非常適合飼養健康的地雞。
阿波尾雞肉質緊實有彈性、油脂適中,風味濃郁但不膩口,適合各種烹調方式。我特喜歡炭火燒烤(焼き鳥):香氣四溢,富咬勁。

↓既來阿波舞會館,可順便遊眉山公園。眉山就在德島市區,可以步行或搭纜車的方式登頂。從阿波舞會館一樓直接搭乘電梯到5樓就可以看到纜車的入口。纜車自阿波舞會館的5樓離開,緩慢行進至山頂約需6分鐘的時間,單程票是610日圓,來回票則是1,020日圓,享受帶有復古風格的浪漫情懷。
德島市中心的 眉山(Mount Bizan)是德島地標,海拔約 290 公尺(280–291 m),因為形狀如眉毛,故名為眉山。從頂端俯瞰,市景一覽無遺,天氣良好還可遠眺淡路島與和歌山紀伊半島。我來時正值春末夏初,綠意盎然。若是春秋兩季來,你會欣賞到櫻花與楓葉的美景。山坡與山頂有數座神社、寺廟,還有一座緬甸式寶塔(パゴダ平和記念塔) 紀念二戰中陣亡將士。眉山集自然美、文化韻與城市景觀於一身,交通方便、四季如畫,來德島值得一遊。




在德島市JR站搭JR鳴門線至JR「鳴門」站然後乘坐巴士,約15分鐘就可抵達大塚国際美術館(The Ōtsuka Museum of Art)。
大塚國際美術館的前身是日本的知名製藥廠家「大塚製藥」為紀念創業75週年,在德島縣鳴門市設立的「陶板名畫美術館」。館內擁有日本最大規模的常設展示空間。從地下3樓到地上2樓,共計5層的畫廊長度加起來長達有4公里。美術館採用特殊技術在陶板上複製了1千多幅與原作相同尺寸的西洋名畫。這些作品包括精心挑選的古代壁畫還有多間國際聞名美術館收藏的現代繪畫。陶板複製畫能讓人感覺恍如親臨世界各地美術館。






↓這是西斯廷展廳必逛之處,重現米開朗基羅在梵蒂岡西斯廷教堂描繪的屋頂畫及壁畫」。

↓這是『最後的晚餐』,是一幅廣為人知的大型壁畫,文藝復興時期由李奧納多·達·文西繪於米蘭天主教會院食堂。畫面利用透視原理,使觀眾感覺房間隨畫面作了自然延伸。耶穌攤開雙手鎮定自若,和周圍緊張的十二使徒形成鮮明的對比。耶穌背後的門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頭上彷彿一道光環。他的雙眼注視畫外,好像看穿了世態炎涼

↓戶外展示的莫內的大睡蓮

↓來鳴門市可順道在JR鳴門站搭巴士到鳴門公園龜浦港乘觀潮船近距離觀賞全球最大型渦流鳴門漩渦(日語:鳴門の渦潮/なるとのうずしお)。鳴門海峽最狹窄處寬度僅約1.4公里,中間的海底深度約90公尺,而其靠瀨戶內海一側的海底深度達200公尺,靠紀伊水道側則有深度約140公尺。由於海峽兩側的瀨戶內海和紀伊水道之間的潮位時間差,通過鳴門海峽的水流速度則會達到每小時20公里,為日本國內潮流最快的地方,當快速的潮流與周圍流速較慢的海水接觸時便容易產生漩渦,漩渦最大時直徑可超過20公尺。觀潮船有無需預約即可搭乘的大型觀潮船「Wonder 鳴門號」,以及需事先預約的小型水中觀潮「AQUA EDDY號」兩種不同類型可供選擇。

↓從JR穴吹站搭乘德島西部交通“高松方向”的公共汽車大約5分鐘,在“脇町公路驛站”下車後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卯建街道。卯建街道(日文: 脇町南町/わきまちみなみまち Wakimachi-minamimachi)又名(うだつの町並み),位於德島縣美馬市脇町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街道長度430公尺,共有85棟傳統建築。這些民房主要建於明治時代,最古老的建築建於1707年(江戶時代中期),較晚的約建於昭和時代初期。在這些建築屋頂兩側大多可見到「卯建」的日本傳統特色裝飾,因此這裡又被稱為「卯建街道」。

↓「卯建」(うだつ,漢字寫「卯建」,中文「短柱」之意,讀作「udatsu」)是位於街道上店面建築設置於屋頂兩側的防火牆,但由於需要花費額外的建築費用,在關西地區逐漸發展為展現財力的裝飾物;過去脇町因藍商而繁榮,這些「卯建」即成為當時繁榮的象徵,現存的卯建大約有50個,是現在日本保留最完整的地方。日本有句古老成語: 建不成卯建(うだつが上がらない)意思就是指手頭緊、捉襟見拙。

1585年德島藩藩主蜂須賀家政將脇城分封給第一家老稻田植元,稻田利用此地位於吉野川中游,具有水上交通的優勢,將此地發展成為藍染商的聚集地。在古色古香的卯建街道上緩步而行,彷彿穿越時光的縫隙,踏入江戶遺風尚存的夢境。木造老屋低語著過往故事,微風拂面,連心也不自覺地慢了下來。
↓漫步卯建街道的石板路上,每一步都像是在拾回遺落的記憶。瓦片與白牆交織的風景,讓人彷彿回到了沒有喧囂的舊時光,連空氣都飄著一絲舊時代的溫柔。

↓午後陽光灑落在卯建街道的屋簷與格窗之間,光影斑駁如畫。沒有急促的腳步,只有緩慢的節奏與心靈的沉澱,在這條保留著歷史氣息的街道上,時間似乎也放慢了呼吸。

↓ 靜靜走著,彷彿聽得見木窗吱呀作響的歲月聲。那不張揚的美,那無需言語的安然,讓人願意將煩憂暫時寄放於某一戶老宅的門前,只為與這片古老寧靜共度一刻悠然。
從德島市搭JR土讚線至「大步危」站步行約幾十分鐘可至大步危小步危。大步危(Ōboke)與小步危(Koboke)位於德島縣西部的吉野川流域,是由長年河流沖刷形成的 V 字形峽谷。地形險峻,極具挑戰性。自古以來當地流行著一句方言:大步走來危險,小步走來也危險。因此得名。
遊歷大步危小步危溪谷最輕鬆便利也最值得的方式就是搭觀光遊船。搭乘平穩的遊船巡遊清澈溪谷,可以欣賞奇岩怪石與碧綠河水。
↓吉野川蜿蜒而行,輕撫著群山腳下的岩壁。峽谷深邃如墨,溪水清澈見底,碧波映著天光雲影,彷彿天地之間的一面鏡。
奇岩怪石,是自然雕塑師留下的傑作,時而如猛獸伏踞,時而似古人靜坐。陽光穿越山巒灑下光影,與水面波光交織成畫,似乎時間在這裡也放慢了腳步,只為多看一眼這片靜謐與壯麗並存的天地。





↓離大步危小步危不遠,可順道遊祖谷蔓藤橋(祖谷のかずら橋),全長約45 m、寬2 m,高懸於清澈的祖谷川上方14 m,藤條與鋼索混編,每隔三年重建一次,被列為國家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財。
當你踏上德島縣深山裡的祖谷蔓藤橋(祖谷のかずら橋),就像走進了一段古老傳說的實境體驗!這座橋可不是什麼現代鋼筋水泥,而是由野生藤蔓編織而成的「原始系吊橋」,橫跨在清澈見底的祖谷溪谷之上。走上去的那一刻,你會先感受到一陣涼風吹過,伴隨著山林的清香與溪水的潺潺聲,就像是自然界在低語:「歡迎來到深山的試煉。」腳一踩上去,橋身就微微晃動,踩在木板上的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因為板與板之間可是有不小的縫隙,下面就是湍急的溪流,讓人腳底發涼、心跳加速。藤蔓因歲月而略顯粗糙,雙手緊緊抓住兩旁的藤繩,整個人如電影主角般,正在探險一座遠古秘橋。過橋時,你不僅要小心翼翼看前方,你還要顧慮後面跟隨者,隨時得加快腳步,卻也不能太快,因為這座橋不只是晃,它還會「嘎吱嘎吱」唱,加上微微搖擺的節奏,活像橋在考驗你的膽量。
好不容易走到對岸,廻望那蓊鬱綠意、飄著古風韻味的蔓藤橋,心裡只有一個感想:「我剛剛真的走過來了!」那種既刺激又浪漫的感覺,會在心中迴盪好久。


↓從JR「大步危」站搭乘往久保方向的四國交通巴士,在「久保」巴士站換乘三好市營往劍山方向巴士於「奧祖谷二重藤蔓橋」巴士站下車後步行即可到達祖谷地區的奧祖谷二重藤蔓橋(祖谷のかずら橋)。
奧祖谷二重藤蔓橋位於日本著名的祕境祖谷地區,是用山谷間野生的攀緣莖等藤本植物製成的兩座吊橋,架設在標高1000公尺的高地上,比大步危峽谷的「祖谷藤蔓橋」更靠近祕境深處。由於是兩座藤蔓橋並列架設在峽谷之間,所以被人們稱為男橋和女橋,合稱為「夫婦橋」。祖谷二重葛藤橋大橋是一座被美麗景色環繞的幽靜橋樑。據說這座橋是約 800 年前平家為了前往鶴見山而建造的。
↓從JR阿波池田站搭乘四國交通往かずら橋夢舞台的巴士經ひの字渓谷在「祖谷温泉前」巴士站下車徒歩約5分即可到達「小便小僧」像。雖然班次少,交通不太方便,可是不枉一遊。
號稱日本三大秘境之一的祖谷,地形呈現連續V型。當你一步步踏上祖谷那條蜿蜒山路,空氣逐漸由清新轉為銳利,彷彿能劃開呼吸的輪廓。盤旋上山後,眼前忽然開闊,綠意沉沉的峽谷如萬丈深淵展開,那一刻,你不自覺地屏住了氣息。在七曲這個溪谷水流最險惡、地形最驚險的地方,有一塊突出於溪谷路基之外、臨空約200公尺的岩石。岩石懸崖邊立著這麼一尊膽大包天的小銅像——祖谷小便小僧像。他立在一塊懸崖峭壁的石台上,背對高山密林,面朝深不見底的斷崖,兩腳直立,肆無忌憚地解放自我。彷彿他並不在意腳下就是垂直落下兩百公尺的深谷,只在意那瞬間的爽快。它是德島縣出身的雕塑家河崎良行於1968年時製作的,據說其創作靈感來自於常有當地孩童或旅人在此考驗膽量。從這裡望出去,整個祖谷峽谷如詩如畫,但也如虎如龍。翠綠的山巒像是護城巨獸,深谷則像張開的巨口,吞噬一切膽怯的靈魂。而這位小僧,像是與自然賭氣的孩子,用一股天真的無懼對抗世上最古老的力量。站在小便小僧旁邊,你可以聽見下方祖谷川的潺潺流水聲在峽谷間回盪,而風從崖邊呼嘯而過,像是在訴說過去旅人的驚嘆與膽怯。遊客若想要與小便小僧合影恐須冒生命危險。現在禁止遊客越過欄杆到岩石上,遊客務必注意個人自身安全。



↓從JR大步危站搭乘四國交通的巴士(到蔓橋或久保)→在蔓橋巴士車站下車→走路5分鐘就可到落合(おちあい)集落。漯合集落在德島縣三好市東祖谷,位於祖谷川與落合川匯流處旁的山腰上,是日本著名的「天空之村」。
落合集落最早可追溯到平家落人聚集處。所謂平家落人是指平家與源家合戰敗北後,隱遁於僻地的敗殘者。平家落人主要是平家一門及其支持者。落人之中不僅限武士,也包含公卿、女性、兒童等。
集落沿著山坡分布,最高與最低點間高低落差達約 390 公尺,是重傳建地區中標高落差最大的村落。傳統梯田、石垣、小徑、古厝依山而建。泥塑的牆面外加竹片加固,每隔二三年就要更換。落合集落的古民家,是與大自然共生的結晶。沒有一棟房子是刻意的華麗,它們依山就勢,用最樸素的方式展示對自然的敬畏。落合集落的美,不只在風景,更在那種讓人放慢腳步、靜靜感受時間的流逝。落合集落的美,更在於那超脫塵囂、遺世獨立的幽靜與壯麗。


在日本四國的東角,有個不那麼喧囂、卻處處藏著驚喜的地方——德島。這裡有山有海,有絕美的大自然,也有代代傳承的文化靈魂。從壯觀的鳴門漩渦,到靜謐的祖谷溪,再到熱情洋溢的阿波舞,每一步旅行都像是一場與土地對話的過程。德島不會急著讓你驚豔,它用的是一種很溫柔的方式,慢慢走進你心裡。
如果你厭倦了觀光客如潮的城市風景,想找一個安靜卻不無聊、樸實卻不平凡的角落,那麼,德島就是那個等你去聽、去看的地方。德島的風景,美食、人文會留在你記憶裡。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