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臺灣第二大島,達悟族語「Pongso no Tao」意思是「人之島」,舊稱紅頭嶼,後因白色蝴蝶蘭響譽國際,而改名為「蘭嶼」。孤懸在台灣東南方海中的蘭嶼孤懸在海中的蘭嶼島,原住民就是達悟族人。
你想像中的蘭嶼或許只是座孤島,島上的達悟族人生活方式與傳統文化皆繞著飛魚,與自然共生。其實蘭嶼就像顆被藍色海洋情擁抱的海上珍珠,閃耀著璀璨獨特的光芒,吸引著大批旅人。
2020年國際疫情大爆發,國人不便出國。本來習慣於每年出國自助旅行的我就開始關注國內各大小景點。2020年6月上旬,我先搭火車到台東,在台東住宿一夜後再由台東富岡漁港搭金星輪船公司的輪船前往蘭嶼作為期三天兩夜的旅遊。接著搭金星輪前往綠島。
一個人旅遊蘭嶼,最便捷經濟的交通方式就是租一輛機車。短短三天假期,環島遊歷所有景點,機車適合自由自在,不想錯過任何一個景點的你。
↓這是在蘭嶼街頭可吃到的特產美食炸飛魚。蘭嶼海岸盛產飛魚。飛魚為一種暖水性魚類,喜歡群集洄游,以浮游生物為食。飛魚當受驚時會躍出水面,然後胸鰭張開,在空中居然能飛行一段時間,故名飛魚。其實這種飛行行為是為了躲避鮪魚、海豚或其他海洋動物的捕食。到蘭嶼務必要品嘗蘭嶼特有的飛魚料理。看桌上那盤長長展翅的飛魚,炸得香酥金黃,連魚骨都炸得相當酥脆,連骨頭一起吃,特覺香脆可口。特別是翅膀和魚尾巴部位,更覺美味。
↓圖中那盤像黑木耳炒蛋的料理就是原住民口中「情⼈的眼淚」。那盤像黑木耳的食物就是「雨來菇」。雨來菇其實不是菇類而是一種藍綠藻,沒辦法人工培育,只有在雨季過後才會在野外冒出頭來,因此才有情人的眼淚這種浪漫的稱呼。由於熱量低、富含維生素及人體所需氨基酸,營養價值極高,非常適合素食愛好者食用。外表既像黑木耳,吃起來有點軟又有點脆,口感倒真像黑木耳。
↓在蘭嶼環島道路熱鬧的街道上,你會發覺有人在賣這種外皮像鳳梨的巨大果實。其實這就是台灣俗稱的林投果。林投果在台灣海濱或離島可被發現,好像數量漸少,可是已漸漸被人遺忘了,所以很多人根本不曉得林投果是啥東東。林投果可是大如婆羅蜜;林投果果實可吃,大如婆羅蜜,微甜而少汁。
原住民都有傳統的部落群聚。不過蘭嶼的達悟族部落群聚比較特別;傳統上達悟族人少遷徙,平日活動多在自己所在的部落領域裡。蘭嶼有6個部落,包含椰油、漁人、紅頭、朗島、東清、野銀部落。各有不同的歷史、神話、傳說與文化。因為歷史傳統的因素,各個部落組織至今仍然對基層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野銀舊部落位於蘭嶼東部,是達悟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傳統聚落。在這裡可以體驗達悟族人非常具有生活智慧的部落傳統地下屋建築。蘭嶼濕熱高溫多雨多颱風,地下屋因應而生。蘭嶼島上特殊的氣候及環境(高溫多雨、多颱風)就地取材,發展獨特的半地下屋建築。石頭砌成牆,屋樑為木頭,茅草或鐵皮則做屋頂鑿地而建。雖稱地下屋,其實是半穴居,一般來說包括地下主屋、工作房和涼台三個部分。
↓主屋又稱為「地下屋」,築在低於地面1至2公尺深的地穴,冬暖夏涼、又能避風、避震,這是達悟族古老的的智慧。至今仍讓野銀部落老人們眷戀。地下屋玄關出口圍牆上有三座靠背石,那是供屋主及貴賓會談坐的,可不能隨便坐上去。
↓主屋的最外一層是客廳又是餐廳,從正方形窗口進入第二層,就是寢室與小孩居所,男子居左, 女子居右。再往後一層,放一些雜物或男人防衛武器。有逃生窗口,窗口外就有圍牆。地下屋的擺飾有羊角戰利品、頭盔及出獵服等等。
↓東清灣位於蘭嶼的野銀部落與東清部落間,蜿蜒展現優美彎曲的臂膀,是島上最大的海灣。太陽灑下,波光粼粼,隱隱約約若一片碎銀。站在高處遠眺,湛藍的海面煙波浩渺,有如一片無暇翡翠閃爍著美麗的光輝。海浪拍擊岩石的旋律是溫柔的呢喃,好像依偎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潔白的沙灘像一條柔軟綢緞,光澤煥發。
↓這是蘭嶼達悟族傳統的拼板舟(達悟語:Tatala)。如同藝術品般精緻的拼版舟,在東清灣特多。來東清灣,建議參加「體驗拼板舟」活動。穿上救生衣跟隨教練的步伐,輕鬆駕馭拼板舟,體驗蘭嶼特有風情。
通常一隻大的拼板舟可載10人。大船造完,舉行「拋船儀式」時,會有人在船上來回走動揮舞著刀子,以驅除船上的惡靈。
龍骨在船、汽艇或是小舟的是最重要的承重結構。它位於船的底部。龍骨是拼板舟第一個被建造的部分,相當重要。拼板舟組合所用的木材乃是依照部位的不同而有各種特定木質的各種材料,板與板之間事先都經過精密的考量務求緊密的接合。拼板舟是蘭嶼達悟族的文化圖騰,船體上的一切圖飾都有它的傳統信仰意涵。圖中幾個的同心圓所組成的圖騰是代表船的眼睛,是驅邪招福的意思。沿圓形邊緣的三角形正是象徵太陽的光芒四射,「眼」的四週刻有各社原有特色花紋。船飾用強烈的紅、黑、白三色,不單純是為了裝飾,而是一種祈求平安幸福的咒語。
騎機車環島一周,你會發覺沿岸有著不少的奇岩怪石,包含玉女岩、象鼻岩、龍頭岩、鋼盔岩、雙獅岩、鱷魚岩、五孔洞,饅頭山等等。
↓這是玉女岩又稱夫妻岩,因為狀似夫妻。它是一座高約20公尺的中空岩石,位在朗島部落的北邊海岸。造型獨特而具詩情畫意。其實老一輩的達悟族人可不這樣稱呼,而是管它叫蘆葦束岩或火把岩(達悟族語: ji-mavonot)。因為從外海望去,就像一束蘆葦捆把般地豎立在海邊。早年部落沒電,族人將蘆葦綁成火把,作為照明用。是朗島族人們出海時判定方位的重要依據。一地一景的名稱都有它的歷史淵源故事及文化意涵,其實政府與人民對於原始名稱都應該給予尊重,不宜任意更改。
↓這是象鼻岩。火山噴出的岩頸地貌,外型就像是一個象頭,由於長期的海蝕、風化逐漸形成今日的模樣。
↓這是龍頭岩。這塊隆起的大型珊瑚礁岩,在大自然的海蝕風化下,漸漸形成現在的樣貌。坑坑洞洞,神似一頭張牙舞爪的龍頭。
夕照時分,龍頭閃閃發光,甚是夢幻。
↓這是雙獅岩,位於蘭嶼朗島村東北角。是由海底火山噴發熔岩冷卻後所形成的。遠看就像一對俯臥的公獅及母獅含情脈脈的對望。公獅神態魔力四射,輕狂如吼、如歌,到底蘊含幾多風情?母獅春情含蘊,灑脫一綹溫馨,浸潤了你我愛情的心靈!身後探出一頭小獅子來,小鳥依人,清純可愛!一家和樂,猶如一幕瀲灩柔波,一首悠揚夜曲,重啟了你我那顆久已混沌的童心。
雙獅岩是漢人望景生義的稱呼。一般達悟族人則稱它為Jipanatosan,是指東清與朗島兩村落間的界線。海邊一大片礁岩潮間帶,水流深穩,魚量豐富,為著名的釣場。
↓這是一塊形如鱷魚的礁石,故名鱷魚岩。由於經年不斷受到海水侵蝕與風化形成如今的模樣。終日昂首對空,張大嘴巴靈出兩排銳利的牙齒。
↓五孔洞在蘭嶼的北邊。五孔洞是五個地盤快速上升受到強烈東北季風影響而形成的巨大海蝕洞。岩壁上珊瑚化石清晰可見,清楚見證海岸升起的痕跡和過程,是一座典型的海蝕洞,也是蘭嶼代表性景點。達悟族人(雅美族人)將這五孔洞視為忌諱的地方,稱為「惡靈之窩」,認為婦女孩童不宜在此久留。達悟族傳說第一個洞蛇窩,第二個洞是休憩場所,第三洞是朗島與椰油兩部落衝突角力的地方。第四個洞沒有名稱,第五個洞則為杵小米地方。海蝕洞內極為陰涼,海風徐來,清涼消暑。
↓情人洞位於東清灣岬角,是天然形成的海蝕洞,洞口經年累月受到海浪侵蝕形成一個天然石拱門。洞口下岩石將海水圍成深潭。
情人洞四周岩石崢嶸巨浪波濤洶湧,海浪衝擊其間濤聲隆隆,相當壯觀,洞下四周岩石將海水圍成深潭。海水湛藍,清澈見底。海在呼嘯,風在怒吼,浪濤有如數匹脫韁野馬,破雲而來,撲向岩洞,建起幾朵夢幻潔白的水花。
↓開元港位於蘭嶼西岸椰油村,為蘭嶼對外主要門戶,也是前往臺東富岡港交通船停泊的港口。
↓南邊的舊開元港有昔日的白色燈塔,加上順著岩壁建造的階梯,視野十分遼闊。
↓饅頭岩,遠看就像是一個大饅頭,因而得名。抵達蘭嶼開元港時往椰油村的方向望去就映入眼簾,是蘭嶼主要地標之一。 饅頭岩是由火山岩漿後形成,周邊海域就盛產龍蝦,也是當地人海釣盛地。
↓這是小蘭嶼,位於西太平洋蘭嶼東南方大約3浬處,是一座火山島。小蘭嶼面積只有1.75平方公里,海岸多為懸崖分布,至今無人居住。這個神秘小島魚類資源豐富,達悟人常去那邊捕魚。可是因為海域暗流多、水流湍急,到那兒捕魚可是非常辛苦。傳說女性到小蘭嶼是極為嚴重的禁忌,不僅會被浪襲而喪命,而且會招來非常惡劣的天候。小蘭嶼只能遠觀,並不開放旅遊觀光。
蘭嶼依舊帶著濃濃的原始風貌,原住民民風純樸,四争如春。蘭嶼就像顆海上明珠,璀璨動人。踏上蘭嶼土地,你會有聽不完的傳說、看不盡的美景及吃不完的美食,來蘭嶼旅行,你會忘卻了旅行的疲累,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新冠疫情在外國依舊熾烈,出國旅遊仍多風險與不便,何不趁此多多遊歷台灣各地美景?來蘭嶼旅遊吧!?租輛摩托車,悠哉悠哉環島一周,保證不虛此行!
留言列表